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葡的京官网教师近期发表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28点击量:

近日,《新华文摘》2024年第22期全文转载史念海先生遗稿《关于中国长城的几个问题》,并在封面进行推介。《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4期发表新葡的京官网牛敬飞教授学术论文《魏晋南朝郊祀配位理念钩沉》,《世界历史》2024年第5期分别发表李秉忠教授、周厚琴副教授学术论文《英美外交官视角下的土耳其选举政治与宗教复兴(1950—1960)》《从“古罗斯”到“中世纪罗斯”:俄国中世纪研究的史学建构》。

《关于中国长城的几个问题》一文是史念海先生1993年10月应邀在日本关西大学为研究生授课时所撰写的讲稿,未曾公开发表。该文认为,关于中国长城的记载至迟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8年齐国长城和秦国的“堑洛”长城。韩国以外的战国“七雄”都兴修过长城。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秦与西汉王朝都在北边修筑长城。北魏、北齐、北周、隋朝也曾经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的柔然和突厥。现存的明长城总长约为6700公里。一般来讲,长城修筑于边陲以抵御外来骚扰或侵犯,但是长城并非都是王朝或政权的边界,如战国时期齐国、赵国的长城以及西汉长城、隋长城、明长城。为了适应军事防御需要,历代长城多有分歧,而非单一的一重蜿蜒城墙。长城的修筑一般就地取材,一般用土夯实,薄厚不一。当然,也有不少长城用石头垒成。

《魏晋南朝郊祀配位理念钩沉》一文指出:景初元年(237)魏明帝以先妣配享方丘、北郊,自此主流郑学多持先妣配地之说。西晋初年晋武帝一反曹魏旧制,选择从王肃之学除去北郊先妣神位。东晋南朝郑学影响提升,诸朝遂又形成先她配地传统。但魏晋之际产生的郊把无配说和先她不配北郊说也流传至南朝,特别是魏明帝之师高堂隆提出的先妣不配北郊说在南朝影响颇大并被收入《宋书·礼志》。正是在此思想背景下陈文帝一度改以租父景皇帝配北郊。要言之,郑、王二学在郊祀细节上并非经渭分明,南北朝郊祀制度之差异亦非南用王学、北用郑学所能概括。

《英美外交官视角下的土耳其选举政治与宗教复兴(1950—1960)》一文指出:土耳其在凯末尔时代实行严格的世俗主义政策,向多党制转变后却逐渐对宗教开始让步。民主政治对于选票的需求,与伊斯兰力量借助选举政治复兴宗教的需求共生共存。在土耳其民主党任期内,伊斯兰教已在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组织性作用。英美外交官对此有着细致的观察,其立场经历了从关注到担忧的转变,其认知和判断基本符合土耳其的发展状况。1950—1954年,英美外交官密切关注伊斯兰教复兴的各种迹象及其与选举政治的潜在联系。1955—1960年,伊斯兰教复兴引发了英美外交官的高度警觉,他们开始讨论土耳其发展道路对世俗主义的背离程度,以及伊斯兰教的出路和改革问题。民主党十年任期内的宗教复兴,在性质上属于具有土耳其特点的政治伊斯兰,对土耳其政治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英美外交官并未清晰认识到这一点,但其观察与认知促使西方国家在土耳其1960年军事政变中采取了乐见其成的立场,表明了西方对土耳其内政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其内政进行干涉的态度。

《从“古罗斯”到“中世纪罗斯”:俄国中世纪研究的史学建构》一文指出:“古罗斯”和“中世纪罗斯”的术语在中世纪俄国史的研究中经常混用,但往往指代不明。“中世纪罗斯”的术语伴随19世纪帝俄关于俄国封建主义的讨论而产生,并逐渐在苏联史学话语中稳定下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纷纷在民族国家叙事下挖掘罗斯的“历史遗产”,各自创办了诸多中世纪研究刊物,强调书写“自己国家的中世纪史”。东欧学者对待这种学术繁荣的态度喜忧参半,称之为“中世纪动员”现象和东斯拉夫中世纪研究的“大分裂”。“全球中世纪”国际项目的罗斯研究则提供了一种新视野,旨在“更广阔的欧洲”范畴下认识“中世纪罗斯”。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安·拉芬斯伯格的《重构欧洲:中世纪世界的基辅罗斯(988—1146)》等著作,引发了欧美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对“中世纪罗斯”和“俄国中世纪”研究的广泛讨论和重新建构。全球史视域下的“中世纪罗斯”研究,既有利于塑造中世纪东斯拉夫世界内在联系的整体性,亦可展现其外在互动的多元性。但“中世纪罗斯”时间界定的断裂性和空间范畴的统一性之间的矛盾,9—17世纪的罗斯/俄国在中世纪世界的角色与位置,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前期,学院黄正林教授在《历史研究》2024年第1期发表学术论文,李忠林教授在《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3期发表学术论文,李秉忠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4年第3期发表学术论文,何志龙教授、李化成教授《世界历史》2024年第1期分别发表学术论文。新葡的京官网教师发表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彰显了我校历史学科的优良学术传统和良好发展势头,将对历史学科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