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晚19点至21点,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研究生“日新论坛”第一百六十二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424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讲座的题目为《经济突围:合作视阈下的陕甘宁边区盐业》,主讲人为2020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胡杨,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了新葡的京官网黄正林教授和2018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董世超来评议,讲座由研究生会学术部负责人王涛同学主持。
日新论坛现场
主讲人胡杨
胡杨同学梳理了陕甘宁边区盐业史研究的学术动态,提出陕甘宁边区盐业发展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个体——抗战初期边区的盐业”,第二阶段为“组织——走向合作制的边区盐业。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细致研究,胡杨同学指出,合作制经济在盐业中的运用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困境,可以说是一种“经济突围”。此外,这种经济模式对于社会文化各方面观念的构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董世超同学认为,胡杨同学的文章文字扎实,逻辑严谨。他谈到:“前人做盐业研究大多从工业贸易和金融体系等方面来入手,这篇文章从合作制经济的角度去切入,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黄正林教授认为,胡杨的这篇文章将陕甘宁边区的盐业史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体来说有三个突破:一是资料上的突破,运用的资料比以往研究更扎实,尤其是对《解放日报》的运用。二是结论深化,从社会生产文化的角度去讨论,这是以往盐业研究中关注较少的方面。三是构建了与其他学者的“对话”,台湾有学者认为并不存在什么“经济突围”,胡杨的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回应。但黄正林教授也指出,文章中与其他学者对话的部分还是写的不够。另外,盐业在经济突围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也要尽力去回答。要多读毛泽东和延安当时的知识分子写的东西,通过他们的理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延安出现的这种合作制经济。黄正林教授向在场的同学们谈到:“做研究一定要关注到事情的起源、过程和一连串的影响,只做一段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黄正林老师、董世超同学评议
现场同学提问
与会者合影
在场同学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对胡杨同学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讲座在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中结束。